今天在古装剧中,我们常看到皇帝发布命令时,只需一枚玉玺轻轻一扣,整个帝国乃至周边的蛮夷都能接到榜文,命令即刻生效。如此简便快捷,似乎是古代政令传达的常态。然而,在秦汉时期,情况并非如此单纯。皇帝手中的“玉玺”并不止一枚——而是多枚。秦汉皇帝为了应对内外需求,特意设计出了“三玺”与“天子三玺”共六玺的制度,这背后牵涉到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那个时期,“皇帝”和“天子”真的是同一个身份吗?
一、玉玺的神圣象征
在先秦时期,“玺”这一词本指所有印章的统称,并没有特别的尊卑之分。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他设立了“皇帝”这一职称,并首次赋予“玺”一种独特的象征意义。与此前的印章不同,皇帝的印章被专门称为“玉玺”,而且用的材质是“玉”,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它材质珍贵且工艺精湛,群臣均不敢妄自使用,象征着皇帝的独一无二与至高无上的地位。最著名的便是那枚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字样的和氏璧玉玺。然而,这枚玉玺是否真如传说所说由和氏璧雕刻而成,甚至是否真的存在,至今依然存在较大的争议。
展开剩余80%公元前206年,秦王子婴在刘邦面前交出了“皇帝玺符节”,这一交接不仅意味着一个王朝的结束,也标志着新政权的开始。由此可以看出,秦代的国玺在历史上确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成为了国家权力的象征。
汉代发生过一起有趣的事件。海昏侯刘贺被任命为皇帝后,辅政大臣霍光发现刘贺所作所为荒淫无度,便列举了超过1000条他的罪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便是刘贺在皇帝棺椁前接受了“皇帝信玺”,但回宫后却肆意玩弄玉玺,丝毫没有顾忌到玉玺的神圣和权威。这一事件无疑揭示了秦汉时期玉玺的真正含义——并非只有一枚,而是由多枚组成的“六玺”体系。
二、六玺制度的建立
在现代影视剧中,皇帝发布命令时常常是加盖“玉玺”,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秦代初期便确定了皇帝印章的基本制度,并且汉代继承了这一制度,形成了著名的“六玺”体系。所谓六玺,便是“皇帝三玺”和“天子三玺”,合起来形成了皇帝的最高权力象征。
“皇帝三玺”指的是“皇帝之玺”、“皇帝行玺”和“皇帝信玺”;而“天子三玺”则包括“天子之玺”、“天子行玺”和“天子信玺”。这六颗印章,只有通过皇帝亲自使用和指示才能生效,每一枚都有其不同的用途与象征。皇帝之玺和天子之玺,主要是皇帝自己佩戴的私人印章,象征着身份与至高无上的权力。而其他四枚则存放在符节台,由专门的官员保管,日常使用频繁,负责处理帝国事务和发出命令。
由于这四枚印章的频繁使用,它们面临着被伪造的风险。为了避免伪造,汉代规定,任何人私自仿制玉玺将会被处以极刑,但即便如此,仍有人铤而走险,伪造玉玺来图谋私利。特别是在南越地区,赵佗和他的后代就曾仿效中原皇帝的六玺制度,甚至在赵胡的墓中出土了金制的“文帝行玺”,显示出南越国试图与中央政权平起平坐的野心。
三、六玺的具体应用
这六枚玉玺,实际上有着明确的功能区分。简单来说,加盖“皇帝三玺”的文书主要用于国内的各类政务和命令,面向的是帝国境内的郡县和臣民;而加盖“天子三玺”的文书,则主要用于对外的外交事务,特别是与周边藩国的交往。
例如,《续汉书·舆服志》记载了天子三玺的具体用途。天子之玺主要用于给藩国国王的国书;天子行玺则加盖在册封藩国国王及重臣的书文上;而天子信玺,则用来征召外藩的兵员协助天子出征或邀请外国名人来朝。这些玉玺的具体使用,不仅是行政命令的标志,更代表了天子对于四方的至高无上的统治。
与此相对,皇帝三玺则更多用于帝国内部的事务,皇帝之玺用于诸侯国国王的王书,皇帝行玺则用于册封诸侯王、赏赐臣下,而皇帝信玺主要用于发布征兵令或征召名人。
四、六玺引发的深层问题
从六玺制度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皇帝”与“天子”之间并非等同。虽然在秦汉以后,这两个称谓似乎都指向同一个人,但其背后却有着明确的区分。简而言之,皇帝是专门治理郡县制下地区的总长官,而天子则是象征着天下的至高统治者,无论是华夏还是周边的蛮夷,均在天子的统治之下。
“天子”这一称号起源于周代,在《诗经》中便有提到“明明上天,照临下土”,意味着天子代表天命,统治着天地之间所有的土地。周代通过“五服制度”明确了不同地区的统治层级,其中“天子”直接统治的为“甸服”,诸侯国则为“侯服”,而更远的蛮族则属于“要服”与“荒服”之列。到秦始皇时,随着长城的修筑,天子对外的统治渐渐受到制约,尤其是在面对外部蛮族时,秦始皇通过“天子”称号进行外交活动,试图以宗教和文化的象征力量来强化对周边民族的控制。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秦始皇与天子的区别逐渐模糊,特别是在南越等地区,逐步采用了类似于中原的六玺制度。这也导致了“皇帝”与“天子”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直至后来的元明清时代,随着中华郡县制度的扩展,天子的称号逐渐被边缘化,更多时候被用来指代祭祀和对内的仪式性称号。
文史君总结
在秦汉时期,六玺制度不仅是国家权力象征的工具,也深刻揭示了“皇帝”和“天子”之间的差异。尤其在处理国内外事务时,皇帝与天子的使用各有不同。在元明清时代,随着中原的郡县制和藩国的汉化,天子称号逐渐失去了其外交性质,成为一种文化象征。
发布于:天津市嘉多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