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28日,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副部长金与正发表谈话,要求美国正视朝鲜“不可逆转的核国家地位”,同时并未彻底关上对话的大门,模糊传递出接触的可能性。而几乎同一时间,美国白宫也释放了回应信号,称总统特朗普仍愿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重新展开对话,以谋求半岛实现全面无核化。尽管双方立场差距巨大,这一轮隔空互动却重新引发了外界对朝美接触重启的猜测。
在题为《朝美接触只是美国的“希望”》的声明中,金与正语气强硬地指出,2025年早已不同于2018年和2019年,美方如果还妄图以过去的那一套“换核弃核”来解决问题,恐怕只会自取其辱。她强调,朝鲜已牢牢确立了自身作为核国家的地位,这是无法动摇的现实。
然而,在表态中也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变化。金与正没有一味否定对话,而是强调“愿为捍卫国家地位而选择一切可能方式”,甚至提出愿意尝试探索其他接触的可能路径。这一罕见的语调柔化,被外界视作朝鲜对当前局势进行灵活调整的信号。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俊生指出,金与正的这番表态传递了两层含义:一方面,希望美方正面承认其拥有核武的现实;另一方面,也表明朝鲜愿意在维持现有局势的框架下寻找与美国进行互动的机会。这种态度转变,与此前拜登执政期间朝鲜对美接触一概拒绝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
从主观出发点看,朝鲜当下最关心的议题无非两个——如何推动制裁松动,以及如何减轻国家安全上的外部压力,而这些问题只能通过与美国沟通来破解。外交系统始终维持一定的接触意愿,只是在等待窗口打开。
而在客观层面,特朗普政府与拜登政府在朝鲜问题上的关注重心也有显著差异。拜登时期的朝鲜议题基本被边缘化,更多被作为维系美韩关系、加剧中美战略博弈的工具;而特朗普的行事风格则更具交易性,他更倾向于直接推动对话,从而达成政绩性的突破。
特朗普再度示好朝鲜背后所图为何?
白宫方面的最新回应强调,特朗普仍然致力于实现第一任期未完成的半岛无核化目标,并愿意再次与金正恩面对面会谈,继续推动相关进程。这并不是今年特朗普第一次在朝鲜问题上表现出积极态度。早在2月接待日本首相时,他就主动谈及与金正恩之间的“个人友谊”;此后,白宫又多次释放善意,甚至有媒体称美方曾尝试通过秘密外交渠道传递特朗普亲笔信给朝鲜领导层。
回顾特朗普2017至2021年的总统任期,朝美关系一度出现历史性突破——领导人多次互致书信、三度举行会谈,甚至签署了《新加坡联合声明》。特朗普还成为历史上首位踏入朝鲜领土的在任美国总统。然而,2019年河内峰会由于双方在制裁解除问题上立场无法弥合而最终破裂,此后谈判陷入长时间停滞。
令人注意的是,特朗普在今年3月开始曾多次公开将朝鲜称为“核国家”,这与其第一任期内推动“完全无核化”的立场似乎存在矛盾。在朝方坚称“核国家地位不可撼动”的背景下,特朗普仍愿开启谈判,外界不禁揣测,美国是否已在实质上接受了朝鲜拥有核武的现实,并试图通过“部分无核化”来换取朝方让步。
王俊生分析指出,特朗普释放善意的背后,有多重考量:
第一,出于个人执政遗产的延续,他希望完成自己任期内未竟的“历史性突破”,再度推动朝核问题取得实质进展。
第二,基于其一贯的交易型外交风格,与金正恩之间的私交或许令他认为仍有“拍板交易”的机会。他擅长通过破局吸引全球关注,增加自身的谈判筹码和影响力。
第三,当前美国在中东、乌克兰等多条外交战线陷入泥潭,特朗普亟需在外交领域制造突破点,通过重启朝核对话“转移焦点”,从而重夺主导舆论的能力。
韩国缓和意图落空,朝方冷处理南北关系
尽管朝美之间互动渐多,但朝韩关系却依旧低迷。7月28日,金与正在另一场讲话中直截了当地表示,朝方无意与韩国进行任何形式的接触。她批评首尔对华盛顿言听计从,并明确否认金正恩有可能出席将在韩国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这是朝鲜首次对李在明政府表达态度,而且显然并不友善。尽管如此,韩国政府仍尽力保持克制,表达继续推动朝美对话的愿望。统一部长官郑东泳更表示,将向总统建议适度调整即将举行的韩美联合军演节奏,避免进一步刺激朝鲜。
分析人士指出,李在明上台后展现出强烈的改善朝韩关系意愿,这不仅延续了韩国进步派政府一贯的对朝政策路线,也反映出他个人更为务实、灵活的外交风格。即使遭遇朝方冷对,李在明仍愿意继续寻找缓和的契机,例如终止长达数十年的对朝广播行动等举措。
但这一政策思路在现实中受到诸多掣肘。首先是朝鲜当前将外交重心放在深化与俄罗斯的战略合作上,对韩方释放的缓和信号漠不关心;其次,前总统尹锡悦执政时期南北对立激化,信任基础严重削弱,短期内想要扭转局势殊为不易。
俄朝接近影响局势走向,美方回旋空间受限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朝美隔空互动的当口,朝鲜也并未放松与俄罗斯的外交动作。据朝中社报道,28日朝鲜对外经济相在平壤会见到访的俄自然资源与生态部部长,双方会谈气氛“同志般亲切”。
这类接触的增加可能对美朝关系产生微妙牵动。一方面,特朗普若想重启朝核谈判,其灵活空间将受到俄乌冲突和对俄政策的制约;另一方面,朝俄关系升温将为平壤提供更多的经济与安全支撑,从而提高其抗衡制裁和谈判的筹码。
展望未来,王俊生认为,半岛局势虽有缓和迹象,但对抗格局未根本改变,进入“谨慎观察”的新阶段。朝美虽然都在释放对话信号,但互信依旧稀缺,更多的是试探性质的往来。
要真正推动朝鲜半岛实现和平稳定,还需要打破现有的两组僵局——一是大国之间的战略矛盾,二是南北之间的对立壁垒。目前来看,大国博弈变数极大,韩国对朝政策仍在摸索阶段,真正破冰仍待时机。
正如中方多次所强调,半岛问题的实质在于美朝之间的深层矛盾。仅靠制裁难以解决根本问题,重回谈判桌,才是打破僵局的出路。希望各方能顺势而动,在短暂出现的窗口期内拿出政治智慧与诚意,推动半岛问题迈出实质性一步。
嘉多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