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张艺谋导演的最新力作《满江红》正式登陆春节档,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半真实半虚构的故事,时间设定在岳飞去世后的第四年,讲述了那场让岳飞将军终生遗憾的“靖康之耻”,直到公元1232年才得以复仇的历程。
靖康之耻发生后,北宋正式灭亡,少数幸存的皇室成员赵构建立了南宋政权。到了1232年,金国覆灭,中原地区超过700万的金军被南宋军队几乎全数歼灭,只剩下寥寥无几的兵力。经过十几年的卧薪尝胆,南宋终于完成了雪耻大业。
北宋覆灭之时,赵家政权经历了多么惨烈的打击?南宋是如何逐步崛起,重建与金国一决雌雄的军事实力?当年实力强劲的金军为何会在与南宋的战争中连连败退?
展开剩余91%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中,朝代更替往往伴随着兵变和民变。一个帝王如果德行不修,难以掌控朝堂,国家势力日渐衰弱,百姓生活困苦,便容易催生出一批义士和能人,推翻旧有的腐朽统治,建立新的王朝。
比如汉高祖刘邦,就是在秦二世暴政引发民变的背景下,抓住时机起义成功的英雄;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也是在后周皇帝年幼,朝政混乱的情势中,发动陈桥兵变,夺取政权,开创了新的局面。几乎每个王朝的灭亡,根本原因都在于自身国力的衰落,被对手抓住了软肋。
赵匡胤显然明白这条道理。他夺权登基后,除了享受无上的荣耀,心底却充满了隐忧。作为一名武将,他是通过兵变获得皇位,身边许多手下武将的能力并不逊色于他本人。如果这些武将也起了效仿之心,自己该如何自保?
心存忧虑的赵匡胤日夜提防着可能的叛变。为了防止昔日战友们篡权,他决定削弱他们手中的兵权。仅凭一杯酒的功夫,那些昔日骁勇善战的武将们纷纷被剥夺了兵权,遣散回家,彻底失去反抗的力量。赵匡胤终于得以高枕无忧。
从此以后,宋朝的历代皇帝都沿袭了这种重文轻武的统治思想。最高统治者严控兵权,对文人却极为器重,形成了文化经济繁荣,而军事力量却远不及前代的格局。
人们忙于寒窗苦读、追求功名,饮酒赏月,表现风流才情,鲜少意识到一个国家若在强敌环伺的情况下失去了坚实的军事防御,将会付出怎样致命的代价。
受重文轻武影响,宋朝的武将数量不断减少,常规军队长期缺乏重视和支持,战斗力逐渐衰败。到了北宋末年,宋军几乎不堪一击。相较之下,宋朝的邻国金国却暗中发展农业,扩充军队,军事实力大为提升。
金国是由女真族人所建立的,这个民族长期以来都是汉族的劲敌,居住在东北草原游牧,始终对富饶的中原土地虎视眈眈。然而,面对实力强大的汉族王朝,金国难以轻易发动全面侵略。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即位后,开始谋划改变对汉策略,积极发展农业,并秘密联手宋朝,计划先攻打实力较弱、但与金国接壤的辽国。
宋朝北方的燕云十六州曾被辽国占据,还需向辽国进贡。宋徽宗早有意图夺回失地,断绝进贡,于是答应了与金国联合攻辽的提议。
两国商议后决定夹击辽国,宋军负责一面,金军从另一面进攻,攻克后宋朝收回失地,金国则享用宋朝原本向辽国进贡的财富。
约定的开战日临近时,宋朝却因内部爆发民族起义,所有精锐部队被调去镇压叛乱,无法按约出兵支援。金军独自深入辽国腹地。
金太祖率军奋战,惊觉本应配合的宋军毫无踪影,气急败坏。但很快发现辽国防守薄弱,凭一己之力也能轻松攻克。
宋徽宗焦急万分,他明白若金军独占战果,自己将失去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机会,于是匆忙派兵前往助阵,但已经太迟。
此战过后,宋朝不仅未能收复失地,反而暴露了军事实力薄弱的真相,令怀有野心的金太祖看清了宋朝的软弱。
金国视宋朝为软柿子,不久便挑起边境战争。
宋朝定都开封,为加强中央集权,多次将精锐军队调往中央充当禁军,地方防务力量薄弱,难以抵挡金军入侵。
朝中权臣蔡京专权,贪腐横行,王黼更使朝政陷入混乱。宋徽宗沉迷艺术,对国家危机毫无警觉,皇位对他而言似乎只是安享生活的工具。
与此同时,农民起义此起彼伏,金军攻陷辽国后,夺取了大量宋朝领土,并掳走燕京百姓到东北。
完颜阿骨打去世后,继位的完颜晟更放肆,多次入侵宋境,甚至俘虏康王赵构。宋钦宗赵佶则软弱无力,屈服于金兵威胁,通过搜刮民财试图贿赂金太宗求和。
赵佶的贿赂暂时奏效,赵构被释放,但肃王赵枢被扣为人质。
然而,金国野心难以满足于金钱,休养片刻后,再度南下攻宋。此次,宋朝最高领导宋徽宗和宋钦宗双双被掳走。
宋朝受到的侮辱远不止于此。完颜晟令手下将两位皇帝剥去龙袍,贬为庶人,皇后、公主、亲王、驸马及朝臣、工匠等共计一万四千多人被掳走,金银财宝无数。
虽然历史上也有被俘的皇帝,但多被敌国尊重,生活尚能保留君王的尊严。金人对宋皇室的残酷则是罕见,他们对皇后和嫔妃实行“牵羊礼”,强迫她们脱去衣物裹羊皮,羞辱展示;其他女子则被充当军妓或奴隶。
这段历史被称为靖康之耻。
靖康之耻后,宋朝覆灭,幸存者寥寥无几。唯一能撑起大宋血脉的,便是曾被金人俘虏后释放的康王赵构。
赵构资质平庸,无野心,靖康之耻前并不被重视。但乱世之中,他成为唯一幸存的皇族,被推举建立南宋,试图为亡国百姓讨回公道。
遗憾的是,赵构如前朝皇帝般选择闭门自守,或许是被俘经历吓破了胆,始终不敢主动挑起对金战争。
然而,南宋仍有一批不甘屈辱、誓要雪耻的将领,尤以韩世忠、梁红玉、刘光世、张俊和岳飞最为著名。
韩世忠出身贫寒,却怀报国壮志,担任水军大元帅时与妻子梁红玉共同发明鼓声传递军情,屡屡击退金军。
刘光世是宋徽宗时期的猛将,靖康耻辱刻骨铭心,他在南宋积极抗金,凭智勇与敌周旋。
张俊虽能力平平,却射术精湛,敢于率军迎敌,战斗勇猛。
岳飞自幼立志报国,母亲亲手为他刺下“精忠报国”四字,怀着满腔热血,带领军民训练有素的军队,阻断金兀术率十万大军南下。
依靠这些将领的努力,南宋曾一度士气高涨,有望收复失地。但事与愿违,岳飞却被连发十二道诏令紧急召回,最终被陷害致死。
岳飞去世,宋军士气大跌,几任皇帝惟恐祸起萧墙,只能苟且度日。直到宋理宗继位,南宋政局才出现转机。
除了南宋的复兴,金国还面临另一个强敌——蒙古。
蒙古和金人同为塞外民族,曾屡遭金人侵扰。金人忙于攻宋,未能顾及蒙古,使蒙古得以安稳发展。
宋理宗赵昀虽与宋徽宗相隔数代,却仍深切关心国家。他牢记靖康之耻,见蒙古日渐强大,决定再次联合抗敌。
蒙古国早已不满金国多次侵犯,看到宋朝愿意结盟,视为讨伐金国、扩大实力的良机,迅速同意合作。
南宋虽忧虑合作后蒙古可能背叛,但已无暇顾及,只能先报仇雪恨,再图防御。
公元1232年,蒙古正式向金国宣战,南宋迅速派遣援军,两军夹击,金军措手不及,被赶出关外。
南宋趁势收复失地,将中原700多万金人军队屠杀至仅余十余万。蔡州失守,金哀宗绝望自杀,金国彻底灭亡。宋人长久以来的仇恨终于得偿所愿。
然而,国力已衰的南宋根本无法与蒙古抗衡,历史再次轮回,南宋报仇后逐渐走向灭亡。
朝代兴衰更替本为常态,但宋朝几乎全程被外敌欺凌实属罕见。统治者的短视与昏庸,导致国家失去自保实力,无辜百姓陷入深重战乱,这是最不可原谅的错误。
发布于:天津市嘉多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